分城作为主城的重要补充,其武将搭配需要兼顾资源产出、城防能力和战略机动性。分城武将选择的核心逻辑在于平衡内政与军事需求,优先考虑具备高统率属性或特殊加成的武将,同时根据分城发展阶段调整配置。由于分城资源独立且建筑需从零开始建设,武将组合应聚焦于降低运营成本与提升长期收益。
分城初期发展阶段推荐使用具备资源加成的内政型武将,这类武将能显著提升木材、铁矿、石料和粮食的产出效率。部分拥有屯田、垦殖特技的武将可缩短资源积累周期,而具备筑城、器械专精特性的武将则能加速分城基建进度。需注意分城建立时需消耗各10万基础资源,因此前期资源配置直接影响发展速度。军事方面应配置具有驻防加成的防御型武将,这类武将通常拥有城墙强化或守军增强的特性。
中期分城武将配置需转向攻守兼备的复合型阵容。可考虑具有阵营加成的武将组合,如魏国五子良将或蜀汉五虎将的次级组合,既能激活羁绊效果又不占用主城核心战力。骑兵系武将因其高机动性适合作为分城常驻部队,便于快速支援主城或参与区域作战。同时需保留1-2个器械专精武将位置,确保分城能提供足够的攻城值支援同盟行动。
后期分城武将选择应侧重特殊功能型人才。拥有调兵遣将特性的武将可优化部队调度效率,具备计略抵抗的谋士类武将能有效防范敌方战术干扰。部分冷门武将因特定战法在分城环境中反而能发挥奇效,如降低迁城冷却或缩短建筑时间的特殊技能。分城部队数量上限已扩展至5支,需注意统御值分配避免超限。
分城防御体系的武将配置需要专门考量。高防御成长的盾兵系武将是城墙驻守的首选,配合具有反击特性的枪兵可形成梯次防御。谋略型武将建议配置具有火攻或混乱效果的战法,用于干扰敌方攻城节奏。需特别关注分城被俘虏后生产停滞的机制,防御武将的强度直接关系到资源安全。
最终武将搭配方案需根据分城定位动态调整。资源型分城侧重内政加成,军事前哨型分城优先考虑战斗特化,而战略支点型分城则需要均衡发展。所有配置都要遵循不削弱主城战力的基本原则,分城武将应主要来自次级阵容或备用将领。定期调整武将组合以适应战场变化是维持分城效能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