炮艇作为重要的攻击性舰船,其搭载和配置直接影响战斗效能。炮艇的基本定位是输出和承伤,攻击力接近战舰,装甲优于轻型舰载机,同时具备远程打击能力。它能在前线吸收伤害保护后方单位,也能对敌方实施有效打击。搭载炮艇需优先考虑编队领导技能,如集中火力提升伤害或突击增强生存能力,这两项技能是发挥炮艇战术价值的关键。
炮艇的典型搭载对象包括战斗机和巡洋舰。战斗机可吸引敌方火力为炮艇创造输出空间,而巡洋舰能为炮艇提供直接防御支持。中小型舰队建议搭载2-3艘炮艇,大型舰队可适当增加数量。需注意不同舰船生产线限制,炮艇属于战机生产线产物,需先解锁该生产线才能建造。搭载时还需考虑指挥值消耗,战巡、航母等高指挥值舰船可通过5艘增援功能突破限制,但会牺牲曲速航行能力。
战场部署中,炮艇通常应位于编队中部,既能保证输出效率又可兼顾保护航母和轻型舰载机的职责。避免过于突前成为集火目标,也要防止位置太后导致射程浪费。装备选择需匹配炮艇特性,优先强化主炮和防护装备,装甲系统建议点出血量和护甲值,动力系统则侧重闪避率提升。对于阋神星等特定型号,当HP低于20%触发的40%闪避增益策略尤为关键。
资源管理方面,炮艇需要持续投入技术值进行强化,所有子型号共享50级上限的蓝图等级。后期可通过采矿平台获取10%-30%的采集加成,但需注意矿区冲突风险。维修需依赖基地船坞,预制模组无法实现战场维修。在对抗不同敌人时,应针对性调整炮艇配置——面对大型战舰可换装高伤武器,对抗小型舰队则加强防御装备,这种灵活性是炮艇战术价值的核心所在。